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郑友林
领域: 企业战略  资本运作 
地点: 湖北 武汉
签名: ZY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982
  • 博客访问:11130996

专家文章

吸烟与排污的解决办法(上) 2007-12-12

标签:

吸烟与排污的解决办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下面类似的情况:
案例之一
某餐馆,两位女士正在吃饭,四位男士过来坐在她们邻桌,一面大声说话,一面抽烟,搞得烟雾缭绕、乌烟瘴气。
一位女士说:“请你们说话声音小一点,还有,别在公共场合抽烟。”一位男士回答:“我们说话抽烟关你什么事,爱听就听,不爱听就走远一点。”
女士答:“你们吵了我们,还让我们吸二手烟。”
另一位男士说:“这又不是在你家里,我们干什么你管不着。”
女士说:“莫名其妙,你们讲点公共道德好不好!”……

案例之二:
某化工厂排放大量的有毒物质,使得大量的农田受害,农民因此减产,部分农民还得了莫名其妙的病症,久治不愈。农民要求政府关掉工厂并给予赔偿。政府下令工厂定期整改,并且赔偿农民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争吵是很常见的,对立的双方可能还会唇枪舌剑,搞不好甚至还会动手动脚。究竟谁对谁错,一般人很难做出判断。双方纠缠不清的问题其实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由于产权界定困难或没有必要而导致边际私人净收益与边际社会净收益不一致的现象。当一个行为主体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个或另一些行为主体的福利时,我们就说前者的行动对后者具有外部性。由于这种影响是某一经济主体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局外人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是处于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在这里,“直接”二字很关键,它意味着一个行为主体通过其它中介,如市场对其它主体所造成的影响不能称为外部性。比如,一个工厂增加产量,致使市场价格下降,这不是外部性。
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相等。所谓私人收益,即私人从事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私人净收益;社会收益则是这项活动对实施个体和社会中的所有其它人的净收益之和。当一项活动的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时,我们就会观察到这项活动的过度供给,此时存在负的外部性;反之则会产生供给不足,此时存在正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外部性的例子很多。一个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可以降低该工厂的运营成本,增加了它的利润;但是,社会中的其它人却会因此受到损害。社会收益(工厂增加的利润减其它人的损失)小于工厂的私人收益。由于没有考虑其它人的损失,工厂的污水排放量将超过社会最优的量。基于同样的道理,个别人在公共场合抽烟,导致他人被动吸入二手烟,从而损害他人健康,这样,少数人吸烟的边际社会净收益低于边际私人净收益,具有负的外部性。汽车尾气也具有负的外部性,在居民区施工妨碍居民正常的休息,也同样具有负的外部性。
不过,在没有专利保护的情况下,发明成果同时也为社会其它成员所享用,即是发明所带来的收益不仅为发明者享有,同时也为其它社会成员享有,发明对社会具有正的外部性,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无偿地与全世界分享就是一个例子。一户人家院子里的花木对周围邻居产生正的外部性。另外,一个人使用互联网也具有正的外部性,因为他的使用直接提高整个互联网的效益,尽管单个人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但网络的特点是积少成多。环境保护和国防军工生产的边际社会净收益高于边际私人净收益,具有正的外部性。 


类别:渠道管理 |   浏览数(425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